菊苣的品种分类
菊苣分两种,一种是皱叶菊苣:可以长至45厘米长,绿色的带齿的叶子柔软并且有尖,形成一个圆形花饰。皱叶菊苣味道相当苦,菜心和里层的叶子呈黄或白色;宽叶菊苣:叶子宽大,比起其他品种来说叶片不太卷,味道也不那么苦。宽叶菊苣叶子有些小齿,里面的叶子泛白并带黄边。宽叶菊苣的叶子经常受外界影响而变成棕色,尤其是菜心,所以这个菜心应该去掉。
品种类型
在北京地区栽培表现适应性良好的叶用结球型菊苣主要有两个类型,一是用于促成栽培的“软化菊苣”,另一个是能自然形成叶球的结球菊苣。
1、用于软化(促成)栽培的品种
作软化栽培用的品种,主根膨大成长圆锥性的肉质直根,全根都生长在土中,外皮灰白色,光滑,一般直根的两侧着生两列须根,主根受损伤后容易分叉产生歧根。地上部叶片丛生于短缩茎上,呈倒披针形,先端渐尖,叶缘有齿状深缺刻的称“花叶”,全缘的称“板叶”。长乳白色的菊苣芽的品种,地上部叶色绿至深绿色,有些品种基部合叶背的叶脉带有紫红色晕斑,叶面有稀疏的绒毛。长红色菊苣芽的品种,地上部叶片褐紫色活紫红色。叶簇开展度很少成斜直立生长,或平展生长,都不形成叶球,仅利用其肉质直根进行促成栽培,采收芽球。芽球有乳黄色、红紫色和紫红边芽球等品种。
(1) 乳黄色品种
梅切丽斯: 从荷兰引进的品种。软化后的菊苣芽球非常整齐、紧凑,用作中晚熟和晚熟水栽软化。软化栽培前需经低温贮藏处理。
艾切利尼莎: 从英国引进的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容易栽培,宜直播。软化芽球整齐、肥厚,单芽重约 100~150克,乳黄色。
巴西白菊苣: 从巴西引进。株根休眠期不明显,软化后的芽球较白。
土不菊苣: 从美国引进的新品种,是由巴西白菊苣的经过人工挑选在改变的自然条件下生长出来的,颜色更接近于澄净的黄色,株根休眠期比较明显,软化后的芽球成亮白色,目前国内引进的只是实验株而并没有推广。
同类品种还有科拉德、特利劳夫、沃姆、白河等。
(2) 红色芽球品种
德国红菊苣: 从德国引进。肉质直根较细小,植株生长势较弱,叶片绿中带深紫红色。促成栽培后芽球型较少,近椭圆形,叶肉红紫色,主叶脉和叶鞘奶白色,质脆嫩,与乳黄色品种比较其苦味较淡,清甜味更浓,口感好,单芽球重30~80克,芽球见光后绒毛增多。法国红菊苣: 从法国及意大利引进。芽球较小,叶肉较厚,边缘微皱,叶缘紫红色,叶脉及近叶脉处的叶肉奶白色,味甘甜,质脆,优质。
2、结球菊苣
此类菊苣与结球生菜相类似,主根较短,须根系发达,叶簇为根出叶,生长多片叶后即向内卷,而逐渐形成叶球,生长期较短,栽培容易,分红色叶球和绿色叶球两大类:(1) 红叶球品种 其叶球鲜红色,叶鞘部及主叶脉奶白色。种植这种类型时不能太深,要经常灌溉,并且要求昼夜温差在10℃才能保证获得颜色艳丽、叶球紧实的产品。现用的品种有:
艾利奥斯: 从荷兰引进的杂种一代品种,植株较大,外叶绿色,叶较多,叶球大,圆球形,红色。耐热性较差,适于秋植。种植株行距40厘米×40厘米。
西乐拉: 从荷兰引进的品种,早熟型。外叶少,绿色。叶球红色,较小而紧凑。该品种耐热性强,抽薹晚,适于露地及保护地栽培,也可以用塑料箱或花钵种植。露地栽培可密植,种植株行距30厘米×30厘米。
吉尤利奥: 从荷兰引进的红叶球品种。耐热性较强,晚抽薹,产量较高。可于夏季栽培。种植株行距30×30厘米。
塞萨拉尔: 从荷兰引进的品种。晚熟型,耐寒力强。植株较大,较直立,外叶绿色,叶球为圆球形,红色。种植的株行距30厘米×30厘米。从定植至采收75天。
法国红菊苣: 从法国引进的红色叶球菊苣。较耐热,晚抽薹,植株中型,外叶较多,绿色,叶鞘紫红色,宽厚。叶球扁圆形,紫红色。从定植至采收约70天。
同类还有“美杜莎”F1、古斯特、德国红叶菊苣等。
(2) 绿色叶球品种
皮罗托: 从荷兰引进的杂种一代品种,中晚熟。叶球圆柱形,深绿色,外叶少,株高35~40厘米,种植株行距30厘米×35厘米。从定植至收获70~80天。
斯卡皮亚: 从荷兰引进的早熟品种。可用于软化栽培。叶球圆柱形,浅绿色,外叶小,株高30~35厘米。可夏种。种植株行距30厘米×30厘米。从定植至收获约60天。庞乔。从荷兰引进的中晚熟品种。植株较直立。株高35~40厘米。种植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从定植至收获约70天。 柯士里塔斯。日本品种。植株较直立,株高35~40厘米。叶球纺锤形,黄绿色。从定植至收获约需70天,不宜作软化栽培。(类似的还有乐培特)
相关的种
与菊苣(Cichorium intybusL.)相关的种有:栽培菊苣(Cichorium endiviaL.)
腺毛菊苣(Cichorium glandulosumBoiss. et Hu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