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兰(兰科花卉)
象鼻兰的基本信息
别名:
分类:兰科花卉
科属: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兰目 兰科 象鼻兰属
盛花期:夏季
象鼻兰的介绍
象鼻兰(学名:Nothodoritis zhejiangensis)为兰科象鼻兰属下的一个种。矮生植物,产浙江(临安、宁波等地)。象鼻兰生于海拔350—900米的山地林中或林缘树枝上。
象鼻兰的形态特征
整体描述
象鼻兰为矮生植物,斜立或悬垂,冬季落叶。
茎
象鼻兰的茎长约3毫米,被叶鞘所包,具多数粗1.2-1.5毫米、稍扁的气根。
叶
象鼻兰的叶常1-3枚,扁平,质地薄,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6.8厘米,宽1.2-2.1厘米,先端钝并且一侧稍钩转,基部收窄并且具1个关节,其下扩大为鞘,两面绿色,背面或边缘通常具细密的暗紫色斑点,叶脉明显,细密而平行。
花
象鼻兰的花序单生于茎的基部,不分枝,长8-13厘米;花序柄和花序轴纤细,粗约1厘米,淡绿色,基部具1-2枚筒状膜质鞘;总状花序长5-8厘米,具8-19朵花;花苞片黄绿色,狭披针形,长2-3毫米,先端渐尖;花质地薄,无香气;花梗和子房纤细,长约1厘米;萼片和花瓣白色,内面具紫色横纹,具3条脉;中萼片卵状椭圆形,凹的,围抱蕊柱,长6毫米,宽3毫米,先端钝,基部稍收狭;侧萼片歪斜的宽倒卵形,长6毫米,宽约6毫米,先端斜截形,基部收狭为短爪;花瓣倒卵形,长5毫米,宽2.5毫米,先端钝,基部具爪;唇瓣3裂;侧裂片狭长,直立,长约7毫米,除先端紫色外,其余白色,上部分离,其余部分合生而下延呈凹槽状;中裂片狭长,舟状,与侧裂片几乎交成直角向外伸展,长8毫米,宽1.2毫米,先端尖并且稍下弯,略凹缺,两侧面白色,内面深紫色,基部具囊;囊白色,近半球形,长约2毫米,在囊口处具1枚白色的附属物;附属物直立,长方形,凹槽状,长2.5毫米,宽1.2毫米;蕊柱长5毫米,粗1.2毫米,两侧淡黄色,近基部具1枚长约1.2毫米的黄绿色附属物;柱头位于蕊柱基部上方;蕊喙狭长,似象鼻,几乎平伸,先端钩转而稍2裂,上面浅白色,背面浅紫色;药帽淡黄色,前端收狭为三角形;粘盘柄狭长,长5.5毫米,宽约0.5毫米,向基部收狭;粘盘近圆形,宽0.7毫米。
象鼻兰花期6月。
果
象鼻兰蒴果椭圆形,长8毫米,粗约4毫米。
象鼻兰果期7-8月。
象鼻兰的生态习性
象鼻兰生于海拔350-900米的山地林中或林缘树枝上。
象鼻兰的分布区域
象鼻兰产于浙江(临安、宁波等地)。
象鼻兰的研究成果
象鼻兰(Nothodoritis zhejiangensis Z. H. Tsi)属于兰科中国特有的象鼻兰属,仅象鼻兰一种,目前发现只分布于浙江临安天目山和宁波、甘肃康县和陕西镇坪等地,生长于海拔350—900米的山地林中或林缘树枝上,观赏价值高,也非常珍稀,已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被定为濒危物种(EN)。象鼻兰的4个花粉团彼此分开,萼片和花瓣白色,具紫色横纹,唇瓣无爪,无萼囊,柱头具附属物,蕊喙细长,似象鼻,因而得该名。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象鼻兰人工繁殖和栽培的报道。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遗传育种研究组曾宋君、段俊等科研人员于2005年8月在浙江临安等原产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其生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象鼻兰只生长在当地的山茱萸树枝上。当时从野外引种了少量象鼻兰植株,在华南植物园兰花科研温室栽培成活,从而使象鼻兰的迁地保护取得成功。目前,已经利用无菌播种技术繁殖了大量的象鼻兰试管苗,部分试管苗已经开花。有关象鼻兰的种苗试管繁殖方法已于2009年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200910039929.4),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利推动象鼻兰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