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草养料

盘龙参的形态特征

盘龙参的形态特征

形态
盘龙参的分布极为广泛,而其植株的大小、叶形、花色以及花茎上部腺状柔毛的有无在不同地区都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未处于花期的绶草形态与其他杂草类似,不易分辨,故易被忽视,当作杂草除去,而且由于其为一味重要的中药,常遭到过度采掘,这造成野生绶草难以觅得。

花被
盘龙参雌雄同株,数枚小花密集生长,组成顶生的总状或穗状花序,螺旋状盘绕,方向为左旋或右旋,旋转角度不定,花序轴长4-20厘米,被白色柔毛;
花多为紫红或粉红色,偶为白色,在花序轴上盘旋生长;花苞片卵披针形,先端长,渐尖,略长于子房;萼片离生,狭披针形,下部靠近合并,中萼片长条圆形,先端钝尖,基部凹,长3-5毫米,宽约1.3-1.5毫米,与花瓣贴近成兜状,侧萼片等长,狭披针形,长5毫米,宽2毫米,先端钝尖,基部倾斜且微凸;
花冠钟形,直径4-8毫米;花瓣长圆形或倒披针形,等长于中萼片,厚度小,花被排成2轮,外轮为萼瓣,共5枚,其中上萼瓣3枚,肩瓣2枚,全体或先端紫红或粉红色,或全为白色,内轮为一唇瓣,白色,与蕊柱基部分离,展开后为宽长圆形或披针形,长3.5-5毫米,宽2.5毫米,不裂或3裂,基部伸展并弯成浅囊状,具短爪,囊内具2枚胼胝体,基部至中部边缘全缘,中部至先端表面具皱褶波状长硬毛,边缘为皱褶细齿状,先端微下垂。   
盘龙参的开花顺序是由基部开始,平均每隔1天开花1枚,最后开放至先端,开花至花谢平均需17天,花谢至果熟平均需15天。
盛花期后植株枯萎,地下部8-9月重新萌芽,翌年春季开花。

花蕊
子房下位,1室,纺锤形,扭转,白绿色,被腺状柔毛,先端弯曲,与花梗总长4-5毫米;
雄蕊1枚,蕊柱直立,棒状,长1.8-2.1毫米;花药白色,宽卵形,2室,直立,长0.7毫米,位于蕊柱背侧;
粒粉质花粉团2个,每个约1毫米长,具短花粉团柄和狭披针形黏盘;
柱头球形,凸出,位于蕊喙下方双侧,一侧一个;蕊喙薄,2裂,直立,角三状披针形,下部边缘具齿。

果实
盘龙参的果实为蒴果,深褐色,长椭圆形,长5-6毫米,被细毛,干燥后裂开,内含种子很小。
盘龙参的果期3-6月(温暖地区)或8-9月(寒冷地区)。

共生真菌
盘龙参的内生真菌丝核菌属(Rhizoctonia)属于半知菌,能促进绶草的种子萌发,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因为像其他兰科植物的种子一样,

盘龙参种子中所含的营养不足以使其顺利发芽,因此需要共生真菌为其提供养料。


茎叶

盘龙参植株高13-30厘米。根数条,指状,肉质,簇生于茎基部。茎较短,近基部生2-5枚叶。
叶片宽线形或宽线状披针形,极罕为狭长圆形,直立伸展,长3-10 厘米,常宽5-10毫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收狭具柄状抱茎的鞘。
花茎直立,长10-25厘米,上部被腺状柔毛至无毛;总状花序具多数密生的花,长 4-10厘米,呈螺旋状扭转;
花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下部的长于子房;子房纺锤形,扭转,被腺状柔毛,连花梗长4-5毫米;花小,紫红色、粉红色或白色,
在花序轴上呈螺旋状排生;萼片的下部靠合,中萼片狭长圆形,舟状,长4毫米,宽1.5毫米,先端稍尖,与花瓣靠合呈兜状;
侧萼片偏斜,披针形,长 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稍尖;花瓣斜菱状长圆形,先端钝,与中萼片等长但较薄;
唇瓣宽长圆形,凹陷,长4毫米,宽2.5毫米,先端极钝,前半部上面具长硬毛且边缘具强烈皱波状啮齿,唇瓣基部凹陷呈浅囊状,囊内具2枚胼胝体。
花期7-8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