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卉大全

莲花竹(荷花竹、莲叶竹)

莲花竹的基本信息

别名:荷花竹、莲叶竹

分类:灌木花卉

科属: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百合目 百合科 龙血树属

盛花期:不开花

莲花竹的介绍

莲花竹是百合科龙血树属下的一个种,荷花竹适合水养、盆栽、水培。观赏价值极高,是少数能长期摆放在室内的绿化和装饰品之一。
莲花竹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度,冬季夜间温度最好不低于8度。荷花竹综合了“花开富贵”、“竹报平安”,是送给佳人和朋友的最佳礼品。
荷花竹适应力极强,无论在全光照、半光照和荫蔽处均能生长良好。喜高温高湿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喜沙质土壤,忌积水,耐旱。

莲花竹的形态特征

荷花竹叶片翠绿,茎秆笔直,圆形似竹。叶卵形先端尖,叶柄基部抱茎。它是极耐阴植物,在弱光照的条件下,仍然生长良好,挺拔强壮。可以长期摆放在室内观叶,不需要特别养护,只要有足够的水分,就能旺盛生长。
荷花竹水培时,将竹茎秆切成20厘米以上的小段作为插穗插在水中,只要插穗的1/3能浸在水中就可生根成活。

莲花竹的生态习性

荷花竹生长温度25—30度冬季夜间温度不低于8度。
荷花竹喜温暖湿润喜散光的植物,喜荫湿、排水良好砂壤土最为适宜,怕积水、最适生长温度为22—30℃。叶片发黄并慢慢脱落,可能是光照过强或浇水不足。
荷花竹粗生粗长,多栽培于园圃中,有野生,喜阴湿,茎叶肥厚,叶深绿色,主要作观赏植物,茎杆挺拔,叶色浓绿,冬夏长青。

莲花竹的栽培技术

土培
荷花竹性喜阴湿高温,耐涝,耐肥力强,抗寒力强;喜半荫的环境。适宜生长于排水良好的砂质土或半泥砂及冲积层粘土中,适宜生长温度为20—28℃,可耐2—3℃低温,但冬季要防霜冻。夏秋季高温多湿季节,对荷花竹生长十分有利,是其生长最佳时期。它对光照要求不严,适宜在明亮散射光下生长,光照过强、曝晒会引起叶片变黄、褪绿、生长慢等现象。
所以在大田栽植,应搭1.7—1.8米高的遮阳网荫棚,以75%遮光率为宜,创造半阴阳、散射光照的环境。尤其是4—9月,要避免强光照直射,曝晒或过干旱,否则易使叶面粗糙,枯焦,生势弱,叶片缺乏光泽,降低观赏价值。在生长季节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并常向叶面喷水或洒水,以增加空气的湿度;遇大雨应排清田间积水,以防倒伏。冬季要注意防寒、防霜冻,温度在10℃以下叶片会泛黄萎落。此时,土壤应干干湿湿为宜,但不宜干旱,也不宜过湿,要减少浇水和停止施肥。
荷花竹长势、发根长芽力强,常采用扦插繁殖,只要气温适宜整年都可进行。一般剪取不带叶的茎段作插穗,长5—10厘米,最好有3个节间,插于砂床中或半泥砂土中。在南方春、秋季一般25—30天可萌生根、芽,35天可上盘或移栽大田种养。
水培
水插也可生根,还可进行无土栽培。广东各地近几年用顶穗枝(即嫩茎)截成砂壤中或半泥砂、冲积粘土大田,经精心护养栽种可当年春节采切作瓶用材。广州以南地区,如台山市海宴镇农民在春秋季均直接插于大田,也可在10—12月用顶穗枝或节间顶苗、侧芽顶穗剪成15—20厘米的插条、插入粗砂或半泥砂大田,埋入土壤2个节,每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一般35—45天可生根。
春季扦插最适宜在1月下旬(大寒后)至2月中下旬(雨水前后),可露地直接扦插于大田,一般30—35天可生根。也可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春分至清明)扦插,最好在3月下旬种植,因这段时期温度逐渐升高、湿度适宜,插后7—15天左右可生根,成活率100%,管理好的当年可上市。
插瓶
把荷花竹的长枝条剪下,直接插在雅致的花瓶中(瓶中装入泥土作为固定及肥料之用),长大后还可以弯曲造型。
遮阳
搭建遮阴棚即是盖遮阳网,稻田四周用木柱或水泥桩搭架,木柱要求高2.4米,深埋0.4米,若按20平方米用四条木柱(或水泥柱)计,每亩约需木柱30~35条,棚顶面上用铁线或尼龙绳系紧。然后按每亩10捆塑料遮阳网(宽1.5米/100米55元/捆),盖好遮阴,再用尼龙绳四周系好即成。
合理密植
整地时畦面高度为15~20厘米,畦面宽120~150厘米,畦沟25厘米。每亩施30担腐熟农家肥充分把平后,插植株苗,种植规格以8×5寸或6×5寸种植,每亩可种1.5~2万株以上,一般种植不要过密,栽植深度以2.5~3.5厘米为好,(即种苗4个节位,插植2个节位即可),保持适当的空间,以便通风透光。
科学施肥
荷花竹无论在坡地、半旱水田都能生长,为加速其生长,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1.施足基地:插植时,基施金枝玉叶(富含氮、磷、钾、钙、镁、铁、锌、铜等),然后插植。
2.适施苗肥:植株种植20天后开始透发新根,可淋一次粪水30~40担/亩,30~40天后视苗的生长情况,追施一次攻苗肥,一般以复合肥为主,亩施复合肥15~20公斤,施后培土、当植株长至35~45厘米高时,需要养分也增多,是植株生长始盛阶段,因此,此期追肥要重施,亩施复合肥25~30公斤,尿素10~l5公斤为宜,同时可结合喷施根外肥,用新枝素或喷施宝等植物生长素喷施,以促进生长平衡,叶茂茎粗,提高抗逆力。
插瓶要领
1.基部去叶切斜口:入花瓶前要将插条基部叶片除去,并用利刀将基部切成斜口,刀口要平滑,以增大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面积。每3到4天,换一次清水,可放入几块小木炭防腐,10天内不要移动位置和改变方向,约15天左右即可长出银白色须根。
2.换水改加水:生根后不宜换水,水分蒸发后只能及时加水。常换水易造成叶黄枝萎。加的水最好是用井水,用自来水要先用器皿贮存一天,水要保持清洁、新鲜,不能用脏水、硬水或混有油质的水,否则会容易烂根。
3.及时施肥:水养荷花竹为防止徒长,不要施化肥,最好每隔3周左右向瓶内注入几滴白兰地酒,加少量营养液;也可用500克水溶解碾成粉末的阿司匹林半片或VC一片,加水时滴入几滴,即能使叶片保持翠绿(长出根后就不用)。
4.忌风吹:不要将荷花竹摆放在电视机旁或空调机、电风扇常吹到的地方,以免叶尖及叶缘干枯。
栽培方式
荷花竹在我国北方4月至10月为生长季节。应保持盆土湿润,每半月施一次腐殖酸液肥。夏季在室外养护的要遮阴,光照过强会使叶片变黄,放在北向阳台或疏荫下较好。气候干燥时每日向地面及叶片淋水1次至2次。11月至翌年3月要在室内养护,放南窗前可见阳光处,保持10℃以上可缓慢生长。春季3月至4月换盆换土,培养土可用泥炭土加50%园土配成。盆底先垫2厘米至3厘米厚的陶粒或粗沙砾做排水层,再加入培养土。栽后保持盆土微湿,待新芽发出后可进行正常水肥管理。栽培两年左右要截干重栽,植株可留5节至6 节截干,截下的部分可扦插或水养。
绑扎造型的“开运竹”多用水养。平日应放室内明亮处。气温较低时7天至10天换水一次,春、秋生长旺季每3天至5天换水一次,水中可加入全元素复合肥。夏日高温期水养最好用凉开水,以免烂根或孳生藻类。冬季停肥。严寒季节北方无供暖设施的室内水养易受冻害,可于10月上旬用河沙栽植,寒冷时用塑料袋连盆罩住,放室内冷风吹不到的地方,5℃左右可安全越冬。
春季可用培养土盆栽或洗去河沙后水养。养护中如有烂茎、烂根,应及时剔除,并用75%百菌清1000倍水溶液浸泡根、茎30分钟,用清水冲洗后继续水养。如植株已很衰弱,应土栽复壮。
水养荷花竹喜欢腐水,生根后不宜换水,水分蒸发减小后只能及时加水,常换水易造成叶黄枝枯萎,为防止其徒长,不要施化肥,最好每隔3周左右向瓶内注入几滴白兰地酒,加小量的营养液,即能使叶片保持翠绿。
土养生根后要及时施入小量复合化肥,则枝干长得粗壮,叶片油绿。春秋两季每月施1次复合肥即可。
繁殖提示
春季将截下的茎干剪成5厘米至10厘米不带叶的茎节,或剪取基尖易干枯。长期在室内荫蔽处部分生的带茎尖的分枝,插于洁净的粗河沙中,浇透水,用塑料袋罩住,保持基质湿润,置室内明亮处,25天左右可生根。或将剪下的分枝插入水中,25℃时半月左右可生根。
水插水养步骤
1、在刚开始养的时候要剪掉底部的叶子,防止抑制竹子自身的成长,具体情况视瓶子的大小长短而定,注意要剪掉瓶口以下的叶片。还有,在根的底部要斜剪去一小段,注意切口平滑,这样可令雅竹更好的吸水。
2、要控制水量、选择性用水,水量只需占瓶子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左右即可。而且在长根之前,要勤换水,可3-4天一次,生根后几乎可以不用换水,只需往瓶内加适量水。在夏天等天气干燥时,应该往叶面多喷水。
3、要把握好室内荷花竹水养的温度,因为荷花竹偏好温暖,在16度到25度适中,不适合摆放在寒冷的地方养殖,要做好防冻措施。
4、要使荷花竹有足够的照明时间,即使在室内养殖,也要适度的使荷花竹接触阳光,摆在通风、光线充足的地方即可。
5、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平均每30天左右就可施一次肥,适度的施肥可令其长期保持叶子的油绿和舒展,或者加适量培养液也行。

莲花竹的养殖方法

水培要点
很适用于室内水养花卉,荷花竹的叶片翠绿,茎秆笔直,圆形似竹。叶卵形先端尖,叶柄基部抱茎。它是极耐阴植物,在弱光照的条件下,仍然生长良好,挺拔强壮。
可以长期摆放在室内观叶,不需要特别养护,只要有足够的水分,就能旺盛生长。水培时,将荷花竹茎秆切成20厘米以上的小段作为插穗插在水中,只要插穗的1/3能浸在水中就可生根成活。
浇水
5—9月生长旺期要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宁湿勿干,但不能积水否则容易烂根。高温期还应经常用水喷洒叶片和地面,增加空气湿度,秋冬季节适当减少浇水量。
施肥
荷花竹在生长期间每月施1—2次液体肥,可促使叶色浓绿、苍翠,冬季要停止施肥。
荷花竹适应力极强,无论在全光照、半光照和荫蔽处均能生长良好。喜高温高湿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喜沙质土壤,忌积水,耐旱。
叶黄原因
荷花竹黄叶的原因很多,基本可分为以下几种:
1、灼黄
强烈阳光直射到莲花竹上,易引起花卉叶梢、叶缘发枯,叶片朝阳部分出现黄斑。移到阴处即可。
2、缺光黄
长时间置荫蔽环境,叶片得不到足够阳光,不能形成叶绿素,整株叶片变黄继而脱落,补充光照可避免此病。
3、肥黄
施肥过多或浓度过大引起的莲花竹发黄,表现在新叶顶尖出现干褐色,一般叶面肥厚而无光泽,且凹凸不舒展,老叶片焦黄脱落。应立即停止施肥,严重的用大量清洗冲洗部分肥料。
4、缺肥黄
表现在嫩叶颜色变淡,呈黄或淡绿色,而老叶比较正常或逐渐由绿转黄。平时薄肥勤施并适时加一些矾水。(莲花竹是观叶植物,应施以氮肥为主的肥料)

莲花竹的病害防治

荷花竹常见有叶斑病、茎腐病和根腐病危害,可用100倍波尔多液喷洒多次。荷花竹常见虫害有蓟马和介壳虫危害,用5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洒。
炭疽病
是常见病害,发生较为普遍,是为害南方荷花竹的严重病害。由于去冬今春气温高,干旱时间长,广东的湛江、广州、台山等地区早种荷花竹已生长茂盛。据不少花农反映,不少荷花竹叶尖至叶片变干枯,并不断向上部叶片扩展蔓延;由于干旱高温时间长,适逢降雨而导致病害暴发。经诊断是荷花竹炭疽病流行为害,并在3月中旬提前流行发生。
【症状】病害开始多发生在叶尖或叶缘及叶片上,病部初期呈水渍状暗绿色不规则病斑,并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扩大;中期为半圆形至不定形,边缘深褐色,分界明显;后期叶片病斑外缘具黄色晕圈,斑中部呈灰褐色或灰白色至黄褐色。斑面轮纹明显或不明显,其病斑上呈现小黑点,叶片开始逐渐变黄而枯死。一旦病斑蔓延扩展到叶片、嫩叶芽、主茎、叶茎基部,其病害严重时,茎叶会迅速萎蔫枯死。在阴雨连绵、雾露多的天气条件下,病斑叶蔓延,植株生长不良,严重影响观叶的效果。
【防治方法】加强荷花竹养护管理,不宜种植过密;注意避免冻害和霜害;湿润灌溉,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以促进生长,提高抗病力。冬春季要剪除病叶和清理枯叶,并集中烧毁,以减轻发病,并撒一次生石灰杀菌和进行土壤消毒;或喷一次50%复方多菌灵500倍液防病,预防效果较好。改善田间或园圃通透性,露地栽培注意雨后开沟排渍水,降低田间湿度,不宜偏施氮肥。生长期搭遮阳网减少高温强光曝晒。及时杀灭蜘蛛、天牛、叶螨、介壳虫等,减少传播媒介。
发现病株时应及时喷药控病,发病初期可交替喷施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1:1)600—800倍液,或50%复方硫菌灵800倍或50%加瑞农可湿粉600—800倍液,或12·5%乳油蕉斑脱1000—1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粉500倍液,或50%炭疽福美可湿粉500 倍,50%施保功可湿粉1000倍液,或75%百菌清+70%代高乐(1:1)1000—1200倍液,防治效果好。上述药剂交替使用,每7天一次,连喷 3—4次。一般在大雨前或后迅速喷施,控制病菌产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扩散、侵染,防治效果较好。
叶斑病
【发病症状】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初期为褐色斑点,边缘黄色;扩展后病斑近圆形,内灰色,边缘黑褐色,周围黄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出现黑色粒状物。
【发病原因】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存活在植株病残体上,借助气流、昆虫等传播,可直接从叶片气孔处侵染危害。在温室环境下容易常年发病;潮湿条件下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养护期内控制植株摆放密度,保持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喷洒日邦克菌、乙磷铝锰锌等杀菌剂。
茎腐病
该病发引起荷花竹死亡,降低观赏性。在5~9月高温高湿时发生较多,主要为害叶片及茎杆。
症状:种苗茎基部叶片黄化;茎基部腐烂,变黄变软;茎内部变红色;病菌从下切口逐渐向上为害。
【防治方法】
(1)培育健壮和组织充实的植株种苗;清除病株,集中烧毁;开深排水沟,起高畦25厘米种植。
(2)用42%克菌净粉剂3000倍液,或88%水合霉素1000倍液浸泡种苗下切口24小时。

莲花竹的品种分类

荷花竹主要有绿叶荷花竹、金边荷花竹、银边荷花竹和兴起的莲花竹四类,由于人们对绿叶荷花竹的偏爱,我们平时常说的荷花竹是特指绿叶荷花竹。
荷花竹原名仙达龙血树,为热带常绿观叶植物,原产于印度洋 西部诸岛及亚非热带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中国大陆,90年代初期开始大量种植,现已成为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

莲花竹的分布区域

荷花竹在国内广发分布,常用作家庭室内观赏植物。
荷花竹原产于非洲西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安徽、湖北、湖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及泰国、印度也有分布。

莲花竹的作用用途

家庭装饰
荷花竹,适合水养、盆栽、水培。观赏价值极高,是少数能长期摆放在室内的绿化和装饰品之一。莲花竹株形矮小,适合家庭绿化装饰,布置于窗台、阳台和案头,也可于厅堂内成行点缀,并用作切花配料。
摆放位置:家庭、酒楼、饭店、办公室。
净化空气
荷花竹可以吸收氨气、丙酮、苯、三氯乙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株型别致放于办公桌具有缓解眼睛疲劳的功效。

莲花竹的花语

荷花竹的花语:富贵吉祥、节节高升、青春常驻。
荷花竹观赏价值极高,是少数能长期摆放在室内的绿化和装饰品之一。荷花竹综合了“花开富贵”、“竹报平安”,是送给佳人和朋友的最佳礼品。荷花竹适合水养、盆栽、水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