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瓶草(澳大利亚瓶子草)
土瓶草的基本信息
别名:澳大利亚瓶子草
分类:食虫植物
科属: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酢浆草目 土瓶草科 土瓶草属
盛花期:夏季
土瓶草的介绍
土瓶草又称澳大利亚瓶子草。土瓶草科Cephalotaceae唯一的种,原产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多年生草本,有短的木质地下茎。花淡黄色,其下位叶瓶状,用以捕捉昆虫。
在原产地春天发叶,叶呈卵形,平且末段尖状。叶梗平且短。叶子的寿命通常为一年,待新叶发出后老叶枯萎。某些叶子可超过8cm,但平均长度为3cm.一些植物学家认为这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叶子,而是由于不适宜的环境而未能长成的叶笼。也就是说,当周围的环境中没有充足的昆虫可供捕食时,这些“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以弥补营养的不足。这一理论的依据便是有时候植株会长出奇怪形状的类似空茶杯的原始捕虫器。
捕虫器同某些品种的猪笼草十分相似,但梗与捕虫器的连接处在背部的上端,这一点区别于猪笼草(猪笼草的连接处位于瓶底)。瓶盖上多毛并且有漂亮的条纹,瓶口有辐射状的突起形成沟状物,并在瓶口内部伸出,形成刺状物。叶笼长度从4mm到4.5cm不等,但大多数在3cm左右。经过人工培育,一些个体的叶笼可达8cm.在荫蔽处叶笼成绿色,光照下呈现出斑斓的红紫等颜色,但过多的光照会影响叶笼的尺寸。
土瓶草的形态特征
土瓶草生有两种叶子,一种和普通叶子一样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另一种为捕虫用的瓶罐形叶子,内有消化液,外面有一个盖子,防止雨水流入稀释消化液,盖子上有透明的斑点,类似蓝天的效果,以迷惑虫子。土瓶草以前被分到虎耳草科,属于蔷薇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将其单独列为一个科,放到酢浆草目下面。虽然土瓶草是食虫植物,但有一种澳大利亚特有的蝇子却将蛹放在土瓶草的瓶叶中孵化。目前土瓶草已经被世界各地作为栽培观赏植物引种。土瓶草如果在阳光直射下,颜色鲜艳;如果生长在光照充足的阴影中,则成为绿色。
土瓶草的生态习性
土瓶草(Cephalotus follicularis),单科(土瓶草科)单属单种,原产自澳大利亚西南部的湿地中。土瓶草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可爱——几个胖嘟嘟的小弟弟散坐在草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很童话的感觉。仅生长在澳大利亚的植物。叶子的形状好像带盖子的小瓶。落入其中的昆虫经过了一段时间就会溶化消失。或许这种植物是从昆虫中吸取养分吧。 捕虫方式 被动囊袋捕虫。囊盖不能动作。 囊袋和盖在强日照下呈紫红色,囊盖上有透明窗吸引昆虫。袋内 部有腺体,袋口滑溜,昆虫停留 在袋口外缘上很容易失足掉入袋内,被袋内的液体淹死而被消化液所消化分解。
土瓶草的栽培技术
阳光
温度在18℃以下,湿度在90%以上则可全日照,捕虫袋呈红色,但较小,湿度低时则需遮阴30-50%。温度在18-35℃时,遮阴50%,捕虫袋较大些,但颜色呈绿色。可逐渐增加光照使捕虫袋转成紫红色。
湿度
在高湿度,捕虫袋较大型,低湿度下也可生存,但捕虫袋。较小。在干热季节,囊袋盖子似乎较闭合。平常应保持在透明罩或水族箱内。
浇水
以雨水、蒸馏水最佳,山泉水(EC<0.2)也可以。自来水和酸雨水不能使用,盆底置水盘装约0.2厘米水,以利盆底吸水。避免浇水淋到植物心芽,以免腐烂。
肥料
千万不可施用任何化学肥料或有机肥料。
休眠
不会休眠。如植物突然枯萎,检视根部状况仍然良好时,应立即将枯萎老叶消除,将植株种回原介质,保持介质湿润,约2个月后即能恢复生长势。如情况未改善,则考虑增加日照或湿度。春季长出的叶子不会形成捕虫袋,只有夏季多虫季节才会长捕虫袋。
土瓶草的繁殖方式
土瓶草可采用播种、分株、组织培养。
土瓶草的捕虫方式
瓶草算是比较独特的一种。植株在同时期长着2种形态的叶片:正常叶和瓶状叶(捕虫叶)。虽然土瓶草的捕虫原理和瓶子草基本相同:引诱猎物掉入瓶内,溺死在消化液中,经分解,被瓶内的腺体吸收。但它们布置陷阱的方法却截然不同:瓶子草靠蜜腺分泌出的蜜汁来吸引猎物,类似于人们钓鱼,要先支付一些成本做诱饵;相比之下,外表可爱的土瓶草就先进得多,它早已抛开了以实物引诱猎物的原始手段,进人信息时代,达到了“空手套白狼”的新境界。它瓶状叶的瓶盖内侧有2道紫色的条形斑纹,一直通向瓶内,这个看起来平淡无奇的构造却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拟态行为:一般虫媒授粉的管状花都有同样的斑纹,这是和一些昆虫共同进化、相互选择的结果,这斑纹对昆虫所表达的信息便是“内部有蜜汁”,昆虫爬进朵花进食的同时也帮助植物完成了授粉。
土瓶草的分布区域
土瓶草原产澳大利亚西南部的湿地中。世界各地作为栽培观赏植物引种。
土瓶草的作用用途
土瓶草有效降低农业害虫数量、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特别是园艺作物的产品产量。不污染自然环境,农产品无农药残毒,提高了产品质量。防虫有效期长,特别是多年生的食虫植物,防虫多年有效,并具有防虫的多效性,节省施药的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