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节芒(芒草、管芒、管草、寒芒)
五节芒的基本信息
别名:芒草、管芒、管草、寒芒
科属: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科 芒属
盛花期:5-10月
五节芒的介绍
五节芒是日常生活之中最常见的野外群生禾本科植物。它在山坡土、道路边、溪流旁及开阔地成群滋长,其地下茎发达,能适应各种土壤,地上部被铲除或火烧后,地下茎照样能长出新芽。五节芒的别名是芒草、管芒、管草、寒芒。禾本科。是日常生活之中最常见的野外群生禾本科植物。它在山坡土、道路边、溪流旁及开阔地成群滋长,其地下茎发达,能适应各种土壤。五节芒是多年生常绿草本,芒节有白粉。叶互生,叶缘含有制造玻璃原料的硅质,会割伤皮肤且非常痛。大型圆锥花序,长的30-50公分,小穗成对着生,但穗柄不等长,成熟时全穗呈淡黄色。
五节芒的形态特征
年生草本,具发达根状茎。秆高大似竹,高2-4米,无毛,节下具白粉,叶鞘无毛,鞘节具微毛,长于或上部者稍短于其节何;叶舌长1-2毫米,顶端具纤毛;叶片披针状线形,长25-60厘米,宽1.5-3厘米,扁平,基部渐窄或呈圆形,顶端长渐尖,中脉粗壮隆起,两面无毛,或上面基部有柔毛,边缘粗糙。圆锥花序大型,稠密,长30-50厘米,主轴粗壮,延伸达花序的2/3以上,无毛;分枝较细弱,长15-20厘米,通常10多枚簇生于基部各节,具2-3回小枝,腋间生柔毛;总状花序轴的节间长3-5毫米,无毛,小穗柄无毛,顶端稍膨大,短柄长1-1.5毫米,长柄向外弯曲,长2.5-3毫米;小穗卵状披针形,长3-3.5毫米,黄色,基盘具较长于小穗的丝状柔毛;第一颖无毛,顶端渐尖或有2微齿,侧脉内折呈2脊,脊间中脉不明显,上部及边缘粗糙;第二颖等长于第一颖,顶端渐尖,具3脉,中脉呈脊,粗糙,边缘具短纤毛,第一外稃长圆状披针形,稍短于颖,顶端钝圆,边缘具纤毛;第二外稃卵状披针形,长约2.5毫米,顶端尖或具2微齿,无毛或下部边缘具少数短纤毛,芒长7-10毫米,微粗糙,伸直或下部稍扭曲;内稃微小;雄蕊3枚,花药长1.2-1.5毫米,桔黄色;花柱极短,柱头紫黑色,自小穗中部之两侧伸出。染色体2n=38(Price, 1957; Adati 1958; Chen et Hsu, 1962)。花果期5-10月。
五节芒是多年生草本,芒节有白粉。叶互生,叶缘含有制造玻璃原料的硅质,会割伤皮肤且非常痛。大型圆锥花序,长的30-50公分,小穗成对着生,但穗柄不等长,成熟时全穗呈淡黄色。
叶背绿色,叶下无白粉,叶缘有锯齿容易割伤皮肤。雌雄同株,可高达4米。花期4至7月,花初期为淡黄色、成熟时呈黄褐色,圆锥花序,小穗长2至4公厘。果实呈椭圆状。花序轴可以集结成扫帚。果穗可供花材。茎叶作为屋顶及牧草,新芽和嫩笋供食,茎有利尿、解毒功效,根能治咳嗽、小便不利等症。黄昏时成群的五节芒,花序如棉花球般随风摇曳,形成一波一波的花海,其景象可真诗情主意,让人撩起无限遐思。五节芒的生态习性
生境: 林中, 平原, 丘陵林中湿地, 山顶, 山谷边林中草丛, 山坡草丛中, 山坡草甸, 山坡林缘 。
五节芒的分布区域
东亚分布到玻里尼西亚。在台湾则常见于低海拔平地。中国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湖北、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江苏、浙江、安徽、海南等地;澳大利亚也有。波尼西亚; 东亚; 南太平洋诸岛; 太平洋诸岛; 玻利尼西亚; 俄罗斯远东地区。
五节芒的作用用途
秋季赏花,见『丹山草欲燃』一书,阳明山区受地热气薰罩的花穗呈鲜豔的红色,为全岛最奇特的芒草原景观。
可当花材之用。
可捆扎作扫帚,叶鞘及茎杆可制芒纸、搭盖屋顶。
顶端嫩心可食用,整株可为畜牧之用。
芒草因为耐旱、耐盐及重金属,可由其中找出抗盐基因,并将之转殖到作物中,以使作物更为耐盐。
幼叶作饲料,秆可作造纸原料,根状茎有利尿之效。